
圖源:中國新聞社
吃主食越少,死亡風險越高!
日本有位名為桐山秀樹的作家,于2010年被查出糖尿病,為控制病情,他曾極力推崇“拒絕主食”,這也使得他的體重在3星期內從87公斤掉到67公斤。
但是,就在7年后,他卻因此在東京一家餐廳里猝死。
雖然桐山秀樹只是個個例,但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發布過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總體碳水化合物(主食)攝入量和預期壽命之間存在著U形關聯。
這意味著,恰到好處的主食攝入能讓人活得更久。相對于主食吃得更多的人群,吃主食越少,死亡風險越高。
畢竟,不吃主食的危害太大了。
01
增加心臟病風險
一般來說,為了填飽肚子,主食吃得越少,肉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吃得更多,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就越高。
02
增加腸癌風險
少了淀粉食物,身體的能量供應就需要蛋白質來提供。
而蛋白質分解后會產生大量廢物,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促進大腸的腐敗菌增殖,容易導致腸癌。
03
導致大腦退化
據研究,大腦每天需要約130克淀粉主食提供能量,若不足,可產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焦慮不安等癥狀,嚴重影響大腦思維。
04
內分泌失調
不吃主食可能會使身體內分泌被打亂,對于女性朋友來說,不吃主食減肥還有可能會因此出現月經不調、閉經等嚴重問題。
05
易致低血糖
長期不食用主食,容易導致低血糖,使人出現心慌、頭暈、精神萎靡等癥狀,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不能通過不吃主食來控糖。
06
容易營養不良
糧谷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是人體最廉價的能量來源物質。
不吃主食,僅靠蔬菜充饑,往往能量來源不足,導致人體營養不良。
07
易發胖
有些人不吃主食,卻相應地吃了更多的肉類,油脂攝取多了,體脂增加也就難以避免了。
如何選用主食
01
主食要粗
《柳葉刀》雜志曾刊登了一篇系統綜述和匯總研究,用極為權威的數據告訴我們:來自全谷雜豆的膳食纖維,能幫助人們降低全因死亡率。
換句話說,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利健康長壽,而這些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正是粗糧。
而且,用豆類、粗糧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能大大提高飽腹感,讓人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餓,是減肥人群的最佳選擇。
吃粗糧其實很簡單,給白米飯添些雜豆(紅豆、綠豆、蕓豆、豌豆等)、雜糧(糙米、大麥米、玉米碎、燕麥等),如果愛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黃豆粉、紫薯粉。
02
主食要“雜”
- 蛋白質冠軍——燕麥
燕麥中的蛋白質含量在谷物中是最高的,吸收率也較高,還具有調控血糖和血脂功能,可以用來煮粥或者做成燕麥飯。
- 纖維冠軍——蕎麥
《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每100克帶皮的蕎麥里含膳食纖維13.3克,可以預防便秘、保護腸道。
- 養胃冠軍——小米
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是治療脾胃虛弱、體虛、精血受損、產后虛損、食欲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故被營養專家稱為“保健米”。
- 養顏冠軍——薏米
薏仁米營養豐富,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等癥也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 胡蘿卜素冠軍——紅薯
紅薯的胡蘿卜素含量最高,達到每100克中含750微克,有保護視力、預防夜盲癥、防止皮膚干燥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
- 補腎冠軍——黑米
黑米營養價值高于普通稻米,能明顯提高人體血色素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統的保健及兒童骨骼和大腦的發育。
黑米不易煮爛,應先浸泡一夜再煮。消化功能較弱的幼兒和老弱病人不宜食用。
- 補鈣冠軍——蕓豆
數據顯示,每100克帶皮蕓豆含鈣達349毫克,是黃豆的近兩倍,有助預防骨質疏松。
- 營養冠軍——糙米
糙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
糙米口感較粗、質地緊密,建議煮前可以將它淘洗后用冷水浸泡過夜,然后連浸泡水一起投入壓力鍋,煮半小時以上。
- 維生素C冠軍——土豆
每100克土豆中維生素C含量為27毫克,高于大多數的根莖、鮮豆和茄果類蔬菜,能增加人體免疫力,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等。
03
主食要適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保證每天攝入谷類和薯類食物250克~400克為最佳,運動量大的人可適當增加。
具體最好這樣分配:全谷粗雜糧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干重,按鮮重算,約是干重的5倍重),其余為精米白面。
來源丨央視科教、封面圖源自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