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聚焦 > 正文

家里常見的這種東西20分鐘溶化孩子眼球?別編故事了

稿件來源:上海網絡辟謠 發布時間:2022-02-10

春節過后,一則“20分鐘孩子眼球被溶化!醫生說這東西每家都有,家長一定要高度警惕!”的帖子在互聯網上傳播。

 

該消息稱來自上海某兒科醫生的分享,大意是媒體報道了一條“新聞”:一個8歲的孩子將食品中的干燥劑放進有水的飲料瓶,結果發生爆炸,孩子的眼球被溶解。帖子提醒,家長要注意干燥劑,不僅不能食用,而且要遠離水等液體。

 

這是真的嗎?

 

干燥劑不是食品和玩具

但并非都會爆炸

 

從帖子的提醒主題看,確實沒有錯:干燥劑既不是食品也不是玩具,不能食用和玩耍。

 

不過,進一步調查可以發現,帖子并未將干燥劑說清楚,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干燥劑遇水都會爆炸。

 

在生活中,常見的干燥劑可分為化學干燥劑物理干燥劑兩種。前者的主要原料為氧化鈣(即“生石灰”)、硫酸鈣等,通過與水發生化學反應進行干燥;后者包括硅膠、活性氧化鋁、活性炭等,通過物理吸附水分實現干燥。

 

此前,在食品工業中,化學干燥劑使用較廣,但氧化鈣等一旦遇到大量水,會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大量熱量,并變成強堿性液體。如果在飲料瓶等小容器中發生反應,確實會產生爆炸。

 


遇水會產生劇烈反應的石灰干燥劑(圖片來源:CCTV13 2014年11月14日節目截屏)。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氧化鈣為主要原料的干燥劑比較危險,目前已呈現出逐漸被淘汰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以硅膠為主料的物理干燥劑。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隨機從餅干、堅果等不同食品中拆出部分干燥劑,發現均為二氧化硅小珠組成的硅膠干燥劑,而不是粉末狀的氧化鈣。這些半透明狀的硅膠小珠能自動吸附空氣中的水分,沒有腐蝕性和毒性。

 

就記者查看的干燥劑而言,包裝上有“禁止食用”的提醒,但沒有表示不能接觸水。因為硅膠干燥劑化學性能穩定,吸水后不會發生劇烈的放熱現象。

 


記者從不同食品中拆出的干燥劑與除氧劑,里面均不是氧化鈣。

 

此外,記者還在堅果里發現有 “脫氧劑”,其外包裝標注著“不可食用,不可微波”;打開后是黑色粉末。

 

原來,“脫氧劑”以鐵粉為主要原料,其原理是利用鐵粉跟氧氣發生反應,除去包裝里的氧氣,有助于延緩食品氧化變質。鐵粉屬于金屬,所以不能放進微波爐。不過,鐵粉與常溫水也不會發生化學反應。

 

由此可見,家長有必要提醒孩子不食用、不玩耍干燥劑和脫氧劑。但是,一味夸大干燥劑和脫氧劑的危險性也不準確。

 

做科普也不能編謠言

 

值得一提的是,提醒家長和孩子注意干燥劑的安全隱患沒有錯,但并不意味著相關帖子就可以造謠,或用聳人聽聞的消息來喚起關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求證發現,所謂“孩子眼球溶化”的“新聞”早在2015年前后就開始流傳,涉事當事人既有說是上海的孩子,又有說來自湖南、江蘇、江西、廣東等各地。

 

可是,這些所謂的“新聞報道”中,既沒有診療醫院名稱,也沒有診療醫生信息,甚至連新聞機構的準確名稱都沒有,只是模糊地表示“某地媒體表示”“部分媒體表示”。

 

此外,有部分帖子使用了“CCTV13新聞”的截屏畫面。

 

經記者核查,該截屏為2014年的一條消息。

 

該消息確實與干燥劑遇水發生化學反應傷人有關,涉事人為一個江西孩子,在南昌一家醫院接受救治。根據當時報道,孩子眼部遭到灼傷,醫生正努力救治,以避免堿性液體向孩子眼球滲透。但醫生并未診斷“孩子眼球已經被溶化”。

 


被部分自媒體援引的近期“新聞”畫面其實是2014年的新聞畫面,當時新聞并未說孩子眼球被溶解。

 

可見,所謂“20分鐘孩子眼球溶化”的消息,很可能是部分自媒體為了普及干燥劑安全知識而將以往的新聞報道夸大其詞后的“成果”。

 

也許,部分自媒體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醒公眾注意干燥劑,可編造故事、夸大后果的做法并不可取。

 

類似“眼球溶化”的消息雖然引人注目,其本質仍舊是篡改事實的造謠行為,與一味追求流量的“標題黨”并無二致。

 


 

【記者手記】

 

在求證“20分鐘孩子眼球被溶化”這條消息時,記者發現,打著科普的名義傳播謠言并不罕見。

 

例如:

 

  • 有網友發來一段“通知了,太可怕”的視頻,來自其家庭群。該視頻內容也以科普為主,包括不能在明火環境中倒面粉,以避免引發粉塵爆炸等。
    但該視頻稱,廚房里面粉爆炸是新近發生的新聞,不僅有兩名“受害人”現場展現如何在廚房里撒面粉導致爆炸,而且加上了原子彈爆炸的視頻畫面,聲稱這是“粉塵爆炸”的后果。

 

 

整個視頻沒有標注“模仿畫面”“概念畫面”等字樣。網友因此質疑:這種虛構細節、制造恐慌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尤其部分中老年人信奉“眼見為實”,這類“有畫面有情節”的謠言怎么管?

 

針對這一現象,應當一分為二看待。

 

一方面,這類信息“亦真亦假”,很多傳播者本著避險的心理傳播,并不存在惡意,只能說是“以訛傳訛”,很難追究他們的責任。這個時候,更需要有人及時還原真相,提醒他們,避免下一次上當受騙。這里的“提醒者”,既包括媒體,也包括了解真相的親朋好友,不能因為相關信息來自“相親相愛一家人”等家族群、來自長輩,就礙于顏面而向謠言投降。

 

另一方面,對那些打著“科普”旗號卻通過編造謠言、夸大事實、斷章取義來博取眼球、換取流量的行為,決不能姑息。

 

首先,發布相關信息的平臺要承擔審查責任,第一時間對錯誤信息和用戶身份采取限流、封號、禁言等措施。記者發現,截至發稿,那條將原子彈爆炸稱作廚房面粉爆炸的視頻已被刪除。對網友而言,如果下一次再看到類似的帖子,也可以積極舉報。

 

其次,對引發社會恐慌的造謠者,應當依法懲處。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都需依法承擔責任。法律界人士也表示,若造謠情節嚴重觸犯刑法的,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披著謠言外衣的科普帖子也對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移動互聯網時代,怎樣做科普?


科普的內容要科學準確,讓公眾能夠參考,避免被誤導。同時,喚起公眾了解科普知識的熱情也很重要。科普工作當然不能使用聳人聽聞的謠言,也不能編造故事。那么,還有哪些形式能讓公眾喜聞樂見?值得每個科普工作者思考。

 

來源:上海網絡辟謠(任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五月六月综合欧美网站|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日韩亚洲欧美久久久www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综合一区|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色图综合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网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