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的
重大意義
1.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有利于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精神生活新空間、信息傳播新渠道、文化創作新平臺。
網絡一方面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視野,激發了人們的思維,豐富了人們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虛假、有害、不良的信息,對網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良好的網絡文化不僅為人們提供了積極向上的網上輿論氛圍,還為人們提供了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的網絡文化產品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有利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既有正能量價值觀傳播,也有各種虛假錯誤、低級趣味、恐怖暴力等負面信息傳播。這些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對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產生深刻影響。
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我們要發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網絡文化,發展格調高雅、清新的網絡文化,發展追求高尚、境界高遠的網絡文化。
以我們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反對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反對各種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宣傳活動,以強大輿論聲勢和濃厚輿論氛圍凝聚共識,從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陣地。
3.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國國際形象
在傳統的媒體傳播領域,西方國家一直占據著輿論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互聯網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向世界展現真實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舞臺。
通過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我們可以創造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產品,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出去。向世界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最關注的事件,我們通過網絡平臺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把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抗疫的精神風貌展現在世界面前,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提升了中國國家形象。
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
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是人類實踐生產中的對象化。在實踐活動中的一切產物,不管是現實產物還是思想產物,都必然蘊含著文化的內涵。在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人們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思想文化。經濟基礎決定思想文化建設,同時,思想文化建設又對經濟基礎產生反作用。
馬克思主義把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人類精神的豐富、文化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有機統一起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以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進步為宗旨的文化共同體。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對發展網絡文化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首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一直以來,國內外敵對勢力以網絡為平臺,不斷發出虛假聲音。一些人也被這些現象迷住了眼睛,忘記了“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先進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因此,我們要大張旗鼓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勇于同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鮮明指出,人民是文化的創造者和享受者,又是文化的追從者和評判者。人類是文化的主體,尊重和承認人民的文化主體地位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重要內容。毫無疑問,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斷提高網絡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更加關注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樣性、廣泛性。
堅持守正創新,加強網絡文化
陣地建設
1. 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努力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百年來,我們黨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感人事跡。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用先進模范影響人、用高尚事跡感召人。要勇于革命,敢于亮劍,對消極、錯誤的思想敢于斗爭,牢牢掌握網絡文化陣地的主導權,凝聚網絡文化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凝神聚力。
2. 加強立法,依法治網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這對于規范網絡行為、凈化網絡、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網絡上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虛假、詐騙、色情等有害網絡文化重拳出擊,保障了國家網絡文化安全。
同時,要深入開展網絡法制教育,引導網民在法律的框架下規范上網。網民是網絡文化的接受者,也是網絡文化的生產者、提供者、創造者。要自覺樹立網絡自律意識,遵守網絡道德,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做到不制作、不傳播不良信息,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
3. 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
網絡文化是信息網絡時代出現的新型文化。它通過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音頻、視頻技術等,把圖、文、聲等融為一體,通過技術迅速傳播和接收。網絡新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我們要加以利用和使用,發展我們的網絡文化。歷史上每一次信息技術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5G時代,人們不僅在遠隔天涯海角的情況下能及時傳遞信息,還能實現一對多、多對一的信息傳播。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獨特優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人民群眾的理論武裝,引導廣大網民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
4. 不斷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們的精神家園。發展網絡文化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積極引導網絡文化發展。要充分利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傳承發揚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民族精神等,制作優秀作品,用不同網絡形式進行傳播,不斷發展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網絡文化。
通過網絡讓中華傳統文化入眼、入耳、入心,把一些陽春白雪的作品變得喜聞樂見,通過圖、文、視頻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基的網絡文化,增強人們的自信心、自豪感。
5. 增強網絡文化傳播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經過不懈奮斗,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實現了全面小康。從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到全面小康社會等,我們有信心和底氣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在國際上發揮作用,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這些都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素材。我們要用許多鮮活的事例說明中國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要不斷塑造中國形象,增強網絡文化傳播力。
來源:《網絡傳播》雜志2021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