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3日至26日
新一輪寒潮天氣過程
將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
大部地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
華北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區
將出現雨雪天氣
其中貴州、湖南及云南東北部局地
還將有凍雨出現
預計此次降溫強度僅次于11月4日至9日的寒潮天氣過程,雨雪天氣影響范圍雖廣,但強度總體不強,且位置偏西。
這將是2021年最后一次寒潮天氣過程,冷空氣過后,南方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低氣溫。
具體預報如下:
大風降溫預報:23日至26日,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氣溫將普遍下降6~10℃,其中,內蒙古中西部、華北北部和西部、黃淮東部、江淮東部、江南東部和西部以及貴州東部、湖北西部、陜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2~14℃,局地降溫14℃以上。
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有4~5級、陣風6~8級偏北風。東部和南部海區先后有7~8級大風,陣風9~10級。
27日和28日早晨,最低氣溫0℃線將位于江南南部至貴州南部一帶,為今年入冬以來最南,南方地區將出現今年入冬以來最低氣溫。
雨雪預報: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23日至26日,華北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區將出現雨雪天氣。
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中南部、黃淮東部和北部、江南北部和西部及湖北西部、重慶東部、貴州、云南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先后出現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湖北西部山區、重慶東南部、湖南中西部、貴州中東部、云南東北部以及山東半島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雪、局地暴雪;貴州、湖南及云南東北部局地將有凍雨天氣。
另外,江南東部和南部、華南有小到中雨。
氣象專家提醒,本次寒潮天氣過程降溫,范圍廣、幅度大,華北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區,伴有雨雪天氣,特別是貴州、湖南及云南東北部,局地還將有凍雨出現,體感寒冷,公眾需注意防寒保暖,并防范雨雪、積雪、路面結冰等,對交通出行的不利影響。
寒潮來襲 這幾招專治手腳冰涼
怕冷的人,在這樣的天氣里,難免會感到手足冰涼,周身寒冷。其實,造成冬季手腳冰涼的原因很多,比如寒氣傷陽、素體陽虛、氣血虧虛等等,在日常調理時應辨明原因,才能辨證施治。寒潮來襲我們怎么才能讓自己暖起來呢?
穿衣、飲食注意保暖
天氣寒冷多穿衣物,注重保暖,尤其要注意做好腿部的保暖。可以適當食用牛羊肉、生姜、桂圓、堅果等溫性食品,這類食物具有溫補陽氣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御寒能力。
讓自己動起來
陽氣不達四肢導致的手腳冰冷,應當加強肢體運動,讓身體動起來,有利于加快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尤其適用于久坐或久立引起的手足寒冷。簡單的導引功法例如八段錦、太極拳、站樁等都有助于加快體內熱量的釋放與平衡。
藥食調理
枸杞老姜茶,具體做法:一塊老姜、50克枸杞、50克紅糖、500克水,所有材料放入鍋內中火煮約15分鐘即可。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作用。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腎,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補血活絡,溫中散寒。
艾灸保健
艾灸取穴:背部的大椎、命門、腎俞,胸腹部的膻中、中脘、神闕(肚臍)、關元,小腿上的足三里、三陰交,足部的太溪、涌泉等。可以每天選取2-3個穴位,輪流灸,每次每穴10-15分鐘左右。
保暖泡腳、熏蒸
泡腳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環通暢,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配合揉搓足底涌泉穴,效果會更好。但每次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應控制在15-20分鐘之間。熏蒸能夠疏通經絡,可改善人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陽虛癥狀。
冬季養生貴在堅持,從細節著手,希望大家可以持之以恒,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防疫情、防流感,一個都不能少!
當前我國多地出現新冠肺炎疫情,要注意防范新冠肺炎和流感疊加流行。公眾應做好防寒保暖,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保持社交距離,更加注重自我防護,進一步提高自身健康素養。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張宏說,氣溫驟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會受到直接影響,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乘虛而入,結核病、流行性腮腺炎、季節性流感等呼吸系統傳染病易發。大量具有呼吸道感染癥狀的病患就診,可能增加醫療機構對新冠肺炎病例鑒別診斷的復雜性。
張宏說,做好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控,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謹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保證室內及時除塵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存活和繁殖。同時,公眾應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以改善心肺功能。
張宏說,適量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的健脾胃的食物,如瘦肉、蛋類、蔬菜、水果等,以增加機體免疫力。他還建議,公眾應盡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免疫和加強針接種,及時接種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季節性流感風險。
(來源:中國氣象局、人民好醫生、北京青年報、新華網)